

浅谈音乐课融入古典诗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胡 明
最近欣赏了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赵聪创作的歌曲《红旗·升》,旋律慷慨激昂,中央民族乐团在赵聪琵琶声的引领下演奏的荡气回肠,令人振奋,最使我动容的是当旋律演奏到高潮部分的时候,中提琴演奏家李柄熹竟然站起来高唱了起来“红旗升,红旗飘,阳光下红旗闪耀……红旗升,红旗飘, 舞动盛世的辉煌……”那种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爱使我热血沸腾,我想正是乐器的演奏升华到诗歌的吟唱才会带来这么强烈的效果。
诗歌是人类表现自己、反映生活、抒发感情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感情的结晶。无论是形式上的韵律,还是内涵中的境界,都与音乐十分相近,充满诗情乐韵。
艺术素养,也称为艺术修养,是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它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简而言之,艺术素养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中国古典诗词,利用经典诗文在情感方面的特殊表达,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大有裨益,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在欣赏课融入古典诗词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和鉴赏力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形式,更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情感、传递思想的语言,在欣赏课融入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欣赏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首歌曲时,除了要介绍歌曲出自歌剧《江姐》,介绍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以外,还应分析其中的歌词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歌词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为学生们展示原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课上,除了带领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之外,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对诗句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词作者一反原诗写爱情、写相思之情的本意,而对原诗句作了改动,立意更高,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表明了革命者为解放全人类甘愿奉献自己满腔热血的崇高理想和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教学中,除了介绍贺绿汀之外,还可以把宋代雷震的《村晚》介绍给同学们,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作品。其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甚至可以用《牧童短笛》的旋律来唱一唱《村晚》。
欣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时,可以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讲一讲关于琵琶的古典诗词,同学们立刻便会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接着师生一起重温了其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学们不但对诗句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与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二、在歌唱课融入古诗词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力
诗歌与音乐自诞生以来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诗歌”,诗不离歌,歌不离诗,音乐与诗在互融共生中相互作用又各具特色。诗中蕴含着音乐之美,音乐又离不开诗中之意。纵观古代诗歌的演变史,它既是一部诗歌发展史,也是一部音乐发展史。将古代诗歌引入音乐课堂,既能让学生领会诗中的音韵, 也能感受音乐中的诗情,最后能让学生们体悟文化之美,达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推动学科间的沟通互动,可谓一举多得。当今的学生嘴巴里大都只会哼唱网络上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虽然旋律简单、琅琅上口,但有的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缺少审美。我们可以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古典诗词歌曲的教唱,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力。教唱的歌曲首先选择学生已学过的,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歌曲,如《锄禾》《春晓》《枫桥夜泊》《夜静思》等。由于这些诗学生较为熟悉,歌词琅琅上口,再配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可谓珠联璧合。其次再学唱一些当下流行的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比如《少年中国说》《知否知否》《琵琶行》《将进酒》《杨花落尽子规啼》《独上西楼》《水调歌头》《月满西楼》等等,学生学地兴趣盎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之情。
三 、为乐配诗,提升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充分感知乐曲,引发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尝试为音乐配诗,所谓的配诗可以是符合音乐意境的已知诗词,也可以是听音乐之后引起共鸣的自我创作。为了使所配的诗与音乐相吻合,必须先正确判断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比如,是庄严的还是抒情的,是忧伤的还是振奋的等等。其次还要对乐曲的高潮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所配的诗与音乐丝丝入扣,避免出现诗与乐游离,甚至格格不入的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写成古体诗的形式,而以抒情散文诗为好。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不要强求千篇一律,可以有感而发,自主立题。通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创作的配乐诗经师生共同修改与润色,最终形成作品,在课堂上举行配乐朗诵会,共同交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创作活动,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又在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才能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强调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在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音乐教育的文化品位是势在必行的,我们音乐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对自己的音乐课堂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相信学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学习古典诗词中提升艺术素养。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