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暨阳
2024年06月22日

走进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程建权

爬山涉水,固然可以领略无限风光,但普普通通的街市,同样可以让你见到悠远的文化、生活的美好。比如淮安,就有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值得停留。

自古以来,横贯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这条线是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中部,分南北的是秦岭;而东部,分南北的当然是淮河。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面积广大,气势磅礴,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以淮河为界,动植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而在淮安境内,淮河的故事就有更多的传奇,比如“黄河夺淮”,古黄河与古淮河汇为一体,穿城而过;又比如历史有名的“南船北马”,诠释着人们对淮安运河枢纽地位的认识:南人北上,于此改骑骏马;北人南下,于此改乘航船。

一线分南北,蓝红分冷暖,看过安徽蚌埠的南北分界线纪念碑,或许我们更应该去看一下江苏省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如果以淮河为分界线,那么,一桥飞架的形式,正可以诠释南北的跨越。

进入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一眼可以看见园中的标志建筑“虹桥”。它建于2008年8月,充分利用了淮河两岸历史遗存的老桥墩。标志物为一个微缩“地球”,位于虹桥正中,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远远望去,红、黄、绿、蓝、紫,球体上一圈圈不同的颜色,界色分明而又层次清晰,十分炫目。

一路上桥,栏杆上由南往北的暖冷色调过渡,让我们体会到由南方到北方的气候变化。站在桥中心,看着“地球”形成一个大大的穹顶,穹顶之下,是一个绘有中国地图的圆柱,地图上标示着横贯中国东西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淮安的坐标。圆柱同样是半蓝半红,分别代表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代表南北方不同的气候特征。斑驳的阳光从“地球”交错的色彩直射而下,在桥面和水上演奏着光与影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瞬间感受到南北穿越快感。

以河道为界,南北两个广场分别命名为淮河广场和黄河广场,种植南北方不同的乔木和灌木,桥上一路走来,你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南北分界的差异。

与虹桥对应的是,淮河广场还有一个高高的纪念碑,上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几个金色大字,也是一蓝一红,中间一线一点形成分界,一线为淮河,一点是淮安。

夜色降临,虹桥蜿蜒的光带彩灯闪烁,而光带中闪耀的“地球”在夜色中格外引人注目,它像一颗巨大而璀璨的明珠,光影流转,色彩斑斓,仿佛拥有生命一般,述说着这个世界里久远的故事。

一次简单的旅游,就成了一次文化的洗礼。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