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巴黎奥运会特别报道
2024年07月28日

从盛李豪夺奥运首金看张家港精神

□融媒记者 顾珊珊 张 纯

夺下2024巴黎奥运会首枚金牌的,是一位19岁的张家港健儿。

7月27日,张家港“神枪手”盛李豪与搭档黄雨婷一举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

这是属于张家港体育事业的一个历史跨越,等待了40年,在全城的呐喊和欢呼声中,张家港首枚奥运金牌终于被载入史册。

1984年,40年前,张家港籍排球运动员张友生出征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成为奥运赛场上的第一个张家港名字。同一年,在奥运射击馆内,许海峰为中国拿下第一枚奥运金牌。

这是令人惊喜的双重巧合。40年后,还是在射击场馆,盛李豪为张家港圆了奥运金牌梦。

首金被赋予了太多意义,是破局,是激励,更是希望。让张家港历史翻至崭新一页的这枚奥运首金,无疑,也有着更深邃的内涵:“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在这一刻产生了高度共鸣。

向前迈进的每一步

巴黎沙托鲁射击中心,是此次巴黎奥运会的射击赛场。随着射击场馆内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项目的最后一声比赛枪响结束,金牌花落中国队盛李豪组合。远在张家港观看赛事直播的盛李豪的家乡人,内心似乎要被兴奋与骄傲“炸开”了。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狂喜。张家港奔向奥运金牌梦的每一步,走得沉稳而有力。

1984年,张友生作为男排主攻手之一,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

2012年,陆浩杰在伦敦拿下第30届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银牌,实现张家港奥运奖牌“零的突破”;

2016年,后来被誉为“圆月弯刀”的袁琦琦出征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2021年,年仅16岁的盛李豪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的银牌;

2024年,还是盛李豪,在巴黎奥运会上,用一枚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为张家港“挂上”奥运首金。

有谁生来就会成为焦点?有哪一位少年天生就是冠军?我们不妨从个体聚焦切换到群像剪影,看看从张家港走出来的他们,经历了哪些相同的路途?

翻开讲述张家港全民运动人物故事的《城市动力》一书,一张张黑白光影,记录着昔日少年们艰苦训练的场景。那时,沙洲大地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已经点燃,墙上“为国争光”四个大字,承载着少年们的梦想。

1988年,张家港市少年业余体校成立,2017年更名为张家港市体育运动学校,涌现了刘海华、翁浩、袁琦琦、管新蕾、姚双艳等夺得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和全运会冠军的优秀运动员。1995年,南沙举重学校成立,时至今日,南沙举重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举重运动员,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也是在1995年,“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成为了张家港的城市之魂和力量之源,不仅激励着港城人民“样样工作争第一”的斗志,也成为无数逐梦少年的精神图腾,在栉风沐雨、励精图治的奋进之路上,一场“无名山丘崛起为峰”的大幕就此拉开。

以穿越时空的对比,细数城市的瞩目成就,我们不得不感叹:“张家港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令人感到自豪。”

从来就不只是体育

我们谈体育,从来就不只是体育。

以“体育”为媒介展示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在发展转型、竞争营销、特色塑造上的重要选择。在深层次上,我们还需要真正使体育精神渗入城市发展血脉,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张家港实现奥运金牌梦,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张家港通过这枚金牌要告诉所有人的,还是这座城市打造的体育精神与城市精神共生互构的一个现实场景。

比如,“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拥有连续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张家港,在体育工作上有个“三板斧”:体育惠民、体育强基、体育富民。张家港万人拥有体育健身设施92.2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67平方米,把最好的城市空间留给了市民。张家港将体育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以“真金白银”厚植发展沃土。在张家港200多个“国字号”荣誉里,“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全国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很是占有一席之地。

比如,“样样争第一,行行当冠军”。从“全县只有一部柴油发电机”到连续30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前三甲”,建县(市)仅仅60年出头的张家港,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千分之三的GDP,每天创造的GDP相当于建县时全年的9.6倍。张家港正稳步走在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现如今,张家港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加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锚定目标,打造5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首金是练出来的,张家港精神是干出来的。而张家港精神,正是下一个 “盛李豪”的伏笔。

城市精神的体育叙事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敢于争先,是竞技体育的内核。敢于争第一,无疑也是张家港精神的内在特质,是厚植于每一个张家港人血脉中的奋斗基因。

“射击,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奋斗在平时,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是在为国争光。”细数张家港运动健儿追求卓越的奋斗故事,那些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细节,和拼搏奋进、书写精彩的瞬间,恰恰也是张家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叙事缩影。

与时代同行的张家港书写着在各个领域争当典范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一代代张家港人砥砺奋进、拼搏进取, 200余项国家级荣誉,记录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领域的耀眼成绩,就像一次次顶住压力、负重奋进的“破纪录”。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年轻的张家港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坚持以改革破题开路、以开放激发活力,连续3年入选全国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设立60多个项目,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县(市)”,连续4年位列全省县市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方阵”,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城市的底蕴,终究由人呈现。作为百万张家港人的一分子,也许我们距离奥运赛场和奥运奖牌非常遥远,但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张家港人在奋进中练就的自信,宛如一泓在时代脉动中汩汩而出的活水,激活了发展的动能,亦蜿蜒于人心间,成为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信仰。

熠熠生辉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的力量源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