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桥往事
河畔人家
老巷子
□融媒记者 冯 瑶 文/摄
老街旧巷,青砖灰瓦,都是悠长岁月的注脚。行走在妙桥的老街上,时间好像从未远去。
穿过历史烟云而来
“针织之乡”、金村庙会,亦或是曾辉煌一时的羊毛衫批发市场,提起妙桥,你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关键词是什么?
这个位于张家港东南部的古老集镇,其历史比想象中的更为古老。
妙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明洪武年间,有卢氏从嘉定、殷氏从如皋先后迁至妙桥定居,后开店设铺,逐渐形成集镇,并以镇上的石板桥“缪家桥”定名为缪桥。
明嘉靖年间、清雍正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镇上分别建有总管庙、关帝庙和观音堂,终年香火不绝,并有庙会,由此缪桥改名为庙桥。民国元年,景福小学迁至镇上,定名为妙桥国民学校,从此更名为妙桥。
2003年,妙桥镇并入塘桥镇。几经变迁与发展,历史的厚重,城市的演变,汇聚成了而今独一无二的妙桥。
藏在老街的乡愁
穿过北木桥,进入妙桥北街,仿佛走进了妙桥的旧时光。不过几百米的窄巷,一眼就能望到头,这里,曾是妙桥最为繁华的街道。
民国年间,随着妙桥与常熟开通航船,集镇开设了布庄、杂货、茶馆、酒店、米行、纸码、香烛、石灰行等店铺60多家,妙桥北街的关帝庙场逐步形成了农贸交易市场,早市热闹非凡,人流如织。
时光匆匆淌过,曾经的盛况氤氲成了回声,在北街留下道道涟漪,只有两旁参差不齐的老瓦房,依旧舒展着老妙桥独有的市井脉络。糕饼铺、百货店、餐厅,形形色色的老店一家挨着一家。那家在老妙桥人看来鼎鼎有名的“张记糕饼铺”,也是你的回忆吗?
拐进妙桥北街的东弄和西弄,向更深处探寻记忆里老妙桥的模样。幽深的窄巷,斑驳的老宅,细细观察,依然能从那些雕花的门楣和褪色的牌匾中窥探到往日的雅致与辉煌。
从北街拐入妙桥中路的中段,用温情坚守的老店在这里留下了寸寸烙印。年过古稀的沈大爷仍在妙桥中路上守着他的五金电器店:“从供销社出来以后就开了这家店啦,一直干到现在。”今年,沈大爷尝试将店铺无偿转让,只希望有人能接手这间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老店。卢阿婆的油饺糕团店也是妙桥的“老字号”,凭借口口相传的好味道、好口碑,转眼已经在妙桥街头走过了30个年头。
老街,老店,老街坊,在岁月里构筑起属于妙桥的烟火。
道不尽的金村故事
提起妙桥,始终无法绕过金村。这座从晋代开始就有的古老村落,又名“慈乌村”,千年的人文底蕴,熏陶出了金村诗词般的秀美灵气。
金村村富有江南小桥流水风韵,旧时有“暗泾归鸦”“西泾垂钓”“曲桥流水”“古园乔木”“破寺晚钟”“荷塘渔唱”“南浦归帆”“徐塘泛月”八景之说。依河而建的金村老街上,白墙黛瓦,青石板路古朴依旧。剃头铺子、日杂超市、小吃摊聚集,留存着老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蕴味,陶染着老街的古韵乡情。
舞龙狮、荡湖船、挑花担……彩旗高展,锣鼓喧天。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规模空前的民俗文化大展示——金村庙会,如今依旧焕发着新的生机。
时光远去,但属于金村的故事仍在继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