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向人民报告
2025年01月05日

市科技局:

奋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化创新型县(市)建设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大会


举办“链智星城·筑梦港城”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张家港)长沙专场对接会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天兵科技荣登中国商业航天榜首


企业创新积分制在全国推广试行


2024年,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牢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扣“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工作主题,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在当下、创无止境”的价值取向为牵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年工作亮点

一张蓝图

制定3年蓄势、4年起势、5年成势的“345”发展战略,擘画全市科技创新发展蓝图,构建横向“1+1+8+N”、纵向“8×10”的网状创新体系,靶向汇聚创新力量。

两个第一

获评2024年度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类)6个,列苏州县(市)第一;获评省“双创”创新类9个,列苏州县(市)第一。

两个突破

姑苏重大创新团队立项2个,实现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创新类、创业类双项“零的突破”。

两个率先

2024年8月,我市首创的“创新积分制”在全国推广试行,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全社会创新发展;全国首发“县域创新格次赋分系统”,以AI为基座,变“一隅创新”为“全域创新”,为全市各类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

重磅荣誉

沙钢集团参与的“严酷服役条件下结构混凝土长寿命设计与多维性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天兵科技首次上榜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荣登中国商业航天榜首。

2024年主要成效

聚焦体制改革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不断优化创新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一把手抓创新”的格局不断深化。组织召开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聚力推进科技创新重大任务和关键节点,为全市产业升级与革新提供强劲支撑。另一方面,“县域创新格次赋分系统”迭代升级。打通各级各类创新资源,精准赋能各类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定向集聚,实现创新政策“一屏通览”、创新数据“一键可查”、创新需求“一站服务”等功能,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能。

聚焦企业培育 创新矩阵放量扩容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以高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一方面,持续扩容科招“蓄水池”。统筹驻点招商、下场招商、科招中心三个维度、三种方式,2024年,完成科技招商项目数2015个。同时,不断完善“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科招金融体系,自成立以来,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联席会议共过会项目27个,拟投资1.437亿元,预计撬动资金3.825亿元。同时,建立规模达273家的专项“科技贷”企业库,累计为83家企业提供贷款2.88亿元。另一方面,持续做大高企“培育库”。分类分档建立高企培育库,通过分类培训辅导、拉网式动员申报,年内共组织推荐752家企业申报高企,预计有效高企达1220家。

聚焦科研攻关 载体平台提档升级

围绕技术攻关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一方面,研发机构稳步推进。出台《张家港市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张家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2024年1-11月,苏州认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3.52%。另一方面,重点平台提档升级。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绩效评价优秀(A类)等次。同时,中科纳米、ICC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中心重构再造,与南京工业大学签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

聚焦开放合作 成果转化扩面提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扩大科技合作“朋友圈”。举办进一步深化创新型县(市)建设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大会,“链智星城(江城)·筑梦港城”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张家港)长沙、武汉专场对接会等活动,通过“科研悬赏+研发众包”的方式,走访企业259家,挖掘并公布企业有效需求128条,同时,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新增校市全面合作关系4家、产学研合作项目240项以上。另一方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加速布局以龙头企业拉动为代表的创新联合体,获评苏州级9家,累计13家;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评7项,苏州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4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