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新闻
2025年01月24日

一场时隔20多年的重逢

新春走基层


扫码看视频


□融媒首席记者 张 纯

“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你。”日前,金港街道天福北路117号,河南籍新市民陈际磊的家里热闹起来,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副主任陈强特意前来,送上新年的祝福。

这不仅是一次春节前的看望,还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叙旧。“你还记得我吗?”寒暄时,陈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旧照片,指着照片上几个面庞青涩的青年询问对方。照片上身着警服的社区民警是陈强,而紧挨他站着的表情腼腆的青年就是陈际磊。

“这张照片是20多年前拍摄的,那时我还是参加工作没几年的社区民警。”陈强的这番话将陈际磊的记忆带回到2004年。陈际磊笑着表示,当时他才19岁,刚从河南来到张家港,准备在这里找份工作,“这张照片是我在市公安局港区派出所办理暂住证时拍的。”

2004年,我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服务办法,并开发了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作为社区民警,陈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一支笔、一个本子,是我们采集信息时用到的主要工具。”陈强回忆说,到了2009年,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系统建立,这让移动采集器、照相机、便携式打印机、身份证识别仪等服务装备取代纸笔,实现了“实时采集、实时进网、实时办证”。

这些年,不管是以陈际磊为代表的新市民,还是像陈强一样的工作人员,对于新市民信息登记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越来越便捷。2014年,我市自主研发了新市民居住信息网上自主申报平台,开发了出租房屋二维码门牌管理系统,将信息采集和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2022年,流动人口数据深度应用平台正式上线,以‘数治’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陈强表示,这不仅提升了新市民管理服务质效,也是我市围绕“服务新市民,筑梦新生活”出台各类暖心举措的又一体现。

我市全面实行《苏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如今,新市民可享受包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等13个领域、92个服务项目,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就像陈际磊一样,来到张家港,爱上张家港,融入张家港,由城市的建设者变成城市的主人翁。

据统计,我市现有新市民70余万人。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新市民群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一步步融入城市的经历,在张家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变迁的版图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