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周末视点
2025年01月24日

“花样”年味

“福”气满满


金黄的走油肉


腊味飘香 张烨君 摄


香甜的梅花糕


□融媒首席记者 周晓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又是一年春节到。

“百节年为首”,年的滋味藏在家人的殷殷期盼里,藏在归家的行囊里,藏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藏在红彤彤的灯笼里……年味渐浓,归家有期。

年的序幕,正缓缓拉开……

年夜饭里话团圆

春节,不仅是岁末年初的庆典,更是家人团聚、亲情交融的温馨时刻。每当春节来临,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怀揣着对家的深深眷恋,跨越千山万水,只为那温暖如初的团圆之乐。

陪伴是春节最美的风景,也是我们给予家人最珍贵的礼物。市民陈先生常年出差在外,春节前夕,他早早地购买了机票,踏上了回家的路。对于常年在外的人来说,“在路上”是春节前的最美期待。亲人的笑脸、熟悉的街道和房子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游子穿越人潮汹涌的车站,奔赴团圆。

中国人过年,最重要也最朴实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意在告别旧岁,迎来新年。人们在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会在岁末举行祭祀活动,感恩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庇佑,然后将祭祀的食物分享给家人,这便是年夜饭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夜饭的习俗不断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了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家庭活动。岁末除夕,全家总动员,张罗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是“阖家团圆”最生动的写照。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和着饭菜的香气,每一道菜都饱含着美好的寓意。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坐在餐桌前,闲话家常,那浓浓的亲情便在这热气腾腾的饭菜中弥漫开来。

团圆守岁是大年夜的主要节目。“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就像苏轼《守岁》诗中描绘的那样,“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孩子们吃完年夜饭、领了压岁钱、放了鞭炮,还没等新年钟声敲响,很快就进入梦乡。大人们则看着春晚、围炉共话,在灿烂的烟火云霞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年味,更是家的味道,串联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幻化成幸福的记忆。

舌尖上的年味儿‌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情感上的团圆,也是舌尖上的盛宴。

对于凤凰人来说,年味里少不了入口醇香的凤凰豆腐干;后塍人的年味里,总得来一口软糯香甜的梅花糕;乐余人的餐桌上,一碗正宗的乐余羊肉让年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些舌尖上的美味让年更有滋味。

蒸馒头、蒸糕、做酒酿……一到过年,蒸馒头便成为了张家港人心中最具仪式感的事情之一。过年蒸馒头也有讨吉利的意思,“发面”象征了兴旺发达,“蒸”意味着蒸蒸日上,馒头包得圆滚滚的,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蒸馒头可是个“大工程”,揉面、发面、剁馅、拌馅……把包好的馒头放进蒸笼里,一层一层叠放在沸腾的大锅上。伴随着氤氲的热汽,馒头的香味弥漫在灶间,让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年的味道。在张家港,蒸糕也是必不可少的年俗,“糕”谐音“高”,寓意“蒸蒸日上,节节高”,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最朴实的祈福与祝愿。

“无咸货,不年味”,张家港人过年,饭桌上总少不了腊肉。不管是蒸的还是炖的,少了它就感觉少了些年味儿。正所谓“年年有余”,春节前夕腌制咸鱼也是张家港人的一项传统。腌咸鱼一般选择大青鱼,腌制好的咸鱼块经过风干后,风味极佳。传统美食、家乡小吃……这些舌尖上的美味通过每个人的味蕾,真切地宣告着年的到来。

本版摄影:朱雨馨 冯 瑶 孙爱雯 蔡晨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