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求索 张家港热情“拥抱”人工智能
□融媒首席记者 吴思晔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的地位正日益凸显。今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推上浪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张家港开启了“深度求索”。
共学
全城共赴“数智课堂”
4月,张家港“人工智能学习周”火热启动,一场场着眼于未来、赋能城市发展的学习会接连开展——
4月7日,人工智能专题菜单式讲座举行;4月8日至9日,全市人工智能专题研修班开班;4月10日,人工智能通用知识集中轮训启动。既解读AI发展趋势、普及相关政策,也剖析产业升级路径、传授高效办公技巧。针对此次学习周,市委书记韩卫强调,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城市转型的实际成效,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线上+线下”“讲解+实操”,一系列人工智能培训紧锣密鼓地开展,实现了全市3.8万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的培训。大规模、快节奏,只为加速将张家港打造为全国县域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学习周之外,全市各企业、学校、医疗机构等同样结合发展所需组织起多层次的相关培训,主动与时代同频共振,折射出张家港各领域拥抱人工智能的决心和信心。
课上,深思细悟;课外,比学赶超。在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浪潮中,不少部门和企业已交出“实践作业”。
近日,市城管局成功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技术的本地化部署,通过构建专属AI助手,城管人员可轻松解析来自视频监控、网格巡查等多源数据,精准识别车辆违停等高频问题,快速获悉公共自行车等设施的高需求区域并及时调度,实现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双提升。
同时,张家港海事局依托DeepSeek模型和编程,成功推出海事监管数据分析产品,点对点向104家航运公司精准推送数据分析白皮书,提升航运市场本质安全水平;国泰新点将自主研发的政务智能体与DeepSeek等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出“AI+政务”范本,开发的“智能话务大模型”已运用于苏州12345热线智能填单等业务。
数据为墨、算法为笔,“AI+张家港”的篇章已翻开新的一页。
转型
企业共闯“智造蓝海”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企业是关键主体,而向新求变的传统产业,正成为张家港发展人工智能的主战场。
在永钢集团炼钢一分厂,通过布局上千个生产数据采集点,现代化的钢材产线有了自己的“智慧大脑”,工人们在办公室即可“一键炼钢”。通过在产线上布局上千个生产数据采集点,每道工序都能用数字精准“雕刻”,连钢水成分波动都能实时预警。化验机器人则自动磨样,快速分析生成产品数据,既大幅降低了能耗,也最大程度确保了产品质量。
拥抱人工智能,不少传统企业迈出“大跨步”。为进军人工智能领域,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历时2年多开发出“繁音AI数字人智能屏产品”,并正式投入商用;恒美纺织、金红鹰纺织等众多纺织企业选择自主更新、“工业上楼”,投入数亿元从零开始布局智能化新厂房,让生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当传统产业遇上人工智能,众多智慧场景,让新质生产力更加可感。水面上,由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清洁船“上岗”,河道垃圾清理迈入全自动化时代;码头上,沙钢集团开发的“废钢一站式服务系统”如火眼金睛,仅4秒即可识别废钢等级,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0万元。
当下,能自感知、自决策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产业发展新热点。对此,张家港企业亦有前沿探索。
苏州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集“柔性本体+智能感应+自主决策”为一体的仿生软手,让机械手也能实时检测对物品的抓取力;天鹏电源积极建设“具身智能动力电源研究院”,产品已成为宇树机器人等国内外许多知名机器人的品牌供应商……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多维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目前,我市共有重点人工智能企业30家,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超100家,涌现出“AI+”大模型10余个,实现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覆盖。
布局
多方共筑“AI生态”
对于张家港来说,“人工智能”是必修课。
在竞速人工智能的赛道上,我市制造业基础雄厚,GDP、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总量均保持苏州前三,无论是引进人工智能产业,还是开拓应用场景,都有着绝佳优势。
谋篇布局“人工智能+”,张家港拿出了先人一步的敏锐。
早在去年11月,《张家港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明确了培育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协同创新体系、引育高端人才、培育龙头企业等8大重点任务,将从人才、资金、载体等方面全方位支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率将达到100%,机器人(机械手)使用率达到50%。
得益于张家港对数字经济、特色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提前布局,全市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正加速完善。我市已建、在建的人工智能相关载体有7个以上。其中,东渡人才港获评“苏州市AI青年创业园”,已落户20余个科技人才项目;集成电路先进材料创新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苏南地区唯一聚焦集成电路材料的中试基地。待港城智能智造大数据产业园等算力项目建成后,我市算力总规模有望处于苏州领先地位。
为了探索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可能,张家港已组建“人工智能+”工作专班,正加快编制《张家港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及任务分解表。下一步,张家港将积极抢抓人形机器人、智能芯片、类脑智能等产业赛道,招引培育旗舰型、成长型项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聚企成链、聚链成群。
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至,张家港正以制造业为基座,场景创新为支点,拥抱“人工智能+”的万千气象。以全域联动、全员冲刺之势,张家港定将开辟新的天地,奔赴美好未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