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5月08日

中粮东海精炼五厂:智造“黑灯”炼就国民油瓶

我的“新”车间


扫码看视频


□融媒记者 张静芳 见习记者 李思伊

从来自全球各地的油脂油料,到流向千家万户餐桌的大豆油、玉米油、葵油等各种食用油脂产品,粮油加工环节是决定“油瓶子”质与量的关键。作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数智化转型,通过打造“黑灯工厂”,以技术变革推动餐桌升级。

“大豆等原料经过压榨后得到毛油,但毛油只是未经提炼的‘矿石’,还需要将其中珍贵的‘黄金’提取出来。”中粮东海精炼五厂班长陈喜指着手中暗黄色的毛油告诉记者,毛油中掺杂着胶质、色素、异味等“杂质”,需要层层过滤、提纯和净化得到澄清透明、可直接食用的精炼油。

从毛油到精炼油的加工过程,需历时约4个小时,经过中和、脱色、脱臭、脱蜡等环节。工序听起来颇为复杂,但在中粮东海精炼五厂车间内,却没有想象中人员忙碌穿梭的景象,只有机器运转的轰鸣声。“精炼的全部过程都在这些银色管道和设备中进行。”顺着陈喜手指的方向看去,车间内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管道和离心机等设备。“目前这个车间一天能生产1200吨精炼油,可以满足160万人一个月的油脂摄入量。”陈喜自豪地说。

“效率”和“质量”是智能化车间相较于传统车间的最大优势。对此,在一线工作的陈喜深有体会:“‘黑灯工厂’投入运行后,我们车间人员的配置从24人减少到13人。”以往,开关阀门和监测设备运行的工作都需要人工“跑腿”,现在整个车间遍布了360个温度检测、压力检测等远传仪表,新增132只气动阀门接入了PLC控制,精准监测炼油的关键参数,86项自动控制程序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稳定运行,极大减轻了人工负担。

那人还需要做什么呢?“喏,我的同事已经给智能产线‘喂完活’了,他正在指挥和监工呢。”一旁,陈喜的同事正在电子设备上核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在管控中心,技术人员同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生产线的远程操控,这就是“黑灯工厂”的“智慧大脑”。技术人员可以完成生产一键启停,实现自动添加辅料、自动调节液位、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的功能。“黑灯工厂”的生产模式不仅实现了生产的高度自动化,更推动了管理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

除了生产现场无人化,“黑灯”也意味着这些产线可以实现24小时“永不停机”的作业状态。“你看,我们在控制系统上将所有照明关闭后,它们依然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据陈喜介绍,自“黑灯工厂”投入运行以来,车间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效率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年产量预计突破37.5万吨。如今,中粮东海的粮油产品正源源不断送往江浙沪、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守护着粮油市场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产线的升级、产能的跃迁、产品的提质,都需要不断向“新”突围。展望未来,陈喜充满信心和冲劲:“中粮东海将持续提升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勇挑时代重任,为满足消费者‘餐桌升级’贡献东海人的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