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5月17日

“春天的事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市打造残疾人幸福生活新高地纪实

□融媒记者 侯 立

近日,腿脚不便的肢残人士尹夕芝来到张家港公园,她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公园中心的“童话书屋”。共享轮椅、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升降梯……一系列高标准无障碍设施,让她的入园游览体验无比“丝滑”。尹夕芝不禁感慨:“作为一名肢残人士,生活在张家港,真的太幸福了。”

尹夕芝的良好体验,得益于市残联与市住建局对于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示范区46个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督导整改,建设“星星花园”及爱心小屋,无障碍环境进一步优化,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同一片蓝天。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引导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汇聚起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劳动教育

激活特殊孩子“新技能”

“往纸杯里挤入面糊时需要注意,挤到七分满即可。”5月12日下午,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家政课老师陆海燕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劳动课,教学如何制作纸杯蛋糕。通过陆老师的耐心指导,特校的学生们也能亲手制作出喷香的纸杯蛋糕。“这些孩子理解慢一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会放慢速度,他们听懂了就能自己操作。”陆海燕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劳动教育,希望能为他们踏上社会打好基础。“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劳动教育,毕业以后能到面包房等场所工作。”

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有在籍学生246名,实施15年一贯制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导向,以康复为目的,把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劳动技能纳入学习和训练的内容。“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我们开设了劳动课、家政课和职业课。”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林绪奖表示,希望通过15年的劳动教育,培养训练孩子们必备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职高班共毕业了9届学生,其中一半的学生实现了就业,还有部分学生进入各区镇的残疾人之家学习劳动。即使是残障程度特别严重的学生,也能在家里进行自我照顾。林绪奖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链接更多的福利企业,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活出更好的人生。”

创业就业

架起自强互助“暖心桥”

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通往自立、重拾自信的希望。近日,在购物公园的太阳广场前,残疾人徐少杰来到自己创立的品牌店铺“牌骨大咖”,对店里的布置进行规划。先天的肌肉萎缩让徐少杰不得不依靠轮椅出行,但不服输的精神又支撑着他在2015年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目前我们共有7家门店,一家门店一年的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徐少杰说。

“市残联帮我们和各部门之间牵线搭桥,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开出分店,像购物公园这家店的场地,就是由市残联和市城投集团沟通,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徐少杰告诉记者,作为回馈,“牌骨大咖”在招聘时也会优先考虑残疾人士,门店共吸纳7名残疾人参与辅助性就业。

去年,我市新增残疾人自主创业8人,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405人,应届残疾大学生就业率达100%。此外,我市还通过21家残疾人之家,实现辅助性就业356人。在位于西门社区的城西悦杨残疾人之家,23岁的精障人士李小梅(化名)正在打包水槽滤水袋,手掌翻飞之间,她便完成了对滤水袋的检查与打包。“在这里工作我感到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李小梅表示。

城西悦杨残疾人之家目前吸纳了25名精障、多重残疾的残疾人士进行辅助性就业。“我们会先给他们做岗前培训,并提供单独的操作区域。”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朱晓玲告诉记者,将会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收入,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去年,我市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4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90人次,并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62人,获苏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居家康复

叩响回归社会“幸福门”

居家康复同样也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之一。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项目被列为2025年我市民生实事项目,张家港港城康复医院等一众机构,正深入基层,有序地开展居家康复服务。

“你的肩胛比较僵硬,胳膊就会抬不起来。”日前,在残疾人孟纲的家中,张家港港城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师正在为他进行康复训练。10年前的一场意外导致孟纲左半边身体瘫痪,此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像我这种情况,老是往医院跑也不方便,现在康复人员到我家给我做康复训练,既方便又专业。”孟纲笑着说。

目前,张家港港城康复医院已在辖区内摸排出140名需要参与居家康复的残疾人,并开展相关居家康复服务。“居家康复的频率是每个月2次,一个人全年可以享受24次的免费服务。”该院副院长曹沛莲表示,希望通过康复人的努力,让残疾人能够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2024年,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4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通过省残联规范化考评;优化辅具适配服务,为426名残疾人适配辅具补贴78.6万元。

“未来,我们将聚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协力同助六大行动’。通过提升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打造‘创星工坊’就业品牌、完善孤独症全周期支持体系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石勇表示,市残联还将同步在无障碍环境升级、文体融合促进、公益助残拓展等方面发力,开展基层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化法治保障和风险防控,以更精准服务提升全市2.1万名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港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