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暨阳
2025年05月17日

与时光同行

□王力文/摄

早上6点不到,太阳已经升起,柔和的光线,给大地化了妆、美了颜,山色水光,都泛起了神韵。摄影学上的“金色时刻”,就这样闪亮出场了。

当上班族揉开惺忪睡眼,这“金色时刻”已经离场了,大自然赐予的这场“时光秀”,就如昙花一现,落下帷幕。当然,也没人在意朝霞、云影、柔光,青草上的露珠、枝头的鸟鸣,错过了时间,就错过了光景。王安石游历褒禅山,写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金色时刻”就在窗台之外,今天看来,能看到“金色时刻”,也算“有志者”了。

2018年7月18日,公司承建的杭黄高铁基本建成,调试在即,通车前的宣传策划,也进入“金色时刻”。我作为公司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晚上赶到项目部住下,给随行司机说:“车钥匙给我,明天日出之前,我要到铁路桥下,拍点照片。”照片,与其说是相机的输出,不如说是时光的画笔,错过了时间,再好的相机,再著名的摄影家,也拍不出优秀的风光作品,这就是时光的含义。当天拍摄的照片,随后,也成为公司微信的封面图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跟着太阳走,顺应自然变化,是传统文化。春夏时节,早上6点不到太阳升起来,就开始干活了;下午7点太阳落山,就收拾家伙,休息睡觉。春夏植物茂盛,万物生长,气温刚好,昼长夜短,大自然让人们最适宜的时候,给予更多时间去劳动。而到了冬季,水瘦山寒,万物冬眠,夜长昼短,不适宜干活,大自然就让人们多休养。传统文化是从自然规律里提炼出来的,遵从这个规律,就会消耗最少,且万事顺遂。

农民种田,多数是起早贪黑;建筑工人上班,多数是太阳出来之前;环卫工作者,常常见证灯光与阳光的交接;基层的劳动者,保持了传统的作息,摆脱了“朝九晚五”的束缚,或者说是保护。相比来说,这种作息的功效更高,与大自然的配合更和谐。

与美好的时光同行,沐浴日光,是一种能量的、元气的聚集,人们的生物钟与天籁齐鸣,做时光的朋友,这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健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