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从不亏欠任何人
——读王计兵诗集《低处飞行》
□许国华
这个“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的外卖诗人王计兵火了,荣获了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上了今年的央视春晚。
如今,他外卖奔跑的行程累计达到了15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近四圈,创作了5000多首诗歌,先后出版了《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三本诗集。
王计兵的人生是一串漫长的辛劳和漂泊。他1969年出生于江苏苏北的一个农村,因家庭困难,初二便辍学外出打工,曾辗转山东、新疆、江苏等地,先后做过建筑工、捞沙工,摆过地摊,一度捡过破烂,后在江苏昆山谋生,50岁还兼职外卖骑手。
在很多人眼里,外卖骑手是个极其辛劳的职业。王计兵曾这样写下外卖送餐的辛酸艰难:“导航对的/地址对的/门牌对的/外卖单号对的/收取外卖的顾客/也是对的/只有外卖小哥是错的/投诉成功,罚单成立,不许申诉/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收拾残局》)。
即使“生活虐我千百遍”,王计兵从不抱怨,从不沉沦,用“笨拙”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执着地用文字记录生活,用一颗“疗愈的糖”写诗。
那首走红网络的成名作《赶时间的人》,正是源于一次不愉快的送餐经历,因为住在6楼的顾客连续两次弄错了地址,王计兵辗转三栋楼,累计爬了18层楼后,才将外卖送达,顾客非但没有歉意,反而训斥。王计兵顾不上委屈,强压心中的窝火,继续下一单的送餐。在那天收工回家途中,他写下了“从空气里赶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的诗句。这些透着焦灼、辛酸的诗句,正是“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的生活常态,“用双脚锤击大地”的工作写照。
过往岁月,皆是财富。正如作者所说:“生活处处响亮,生命处处回响/岁月给了我们重重苦难/也对我们恩重如山”(《致一朵北漂》),正因为热爱生活,王计兵才能在父亲将他20万字的书稿付之一炬、在妻子的不理解埋怨之际、在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之时、在每一天送外卖的风吹雨淋里,都不曾放弃过写诗。
王计兵内心是强大的,无论生活怎样地艰苦,日子怎样地拮据,他从不抱怨,从不沉沦,不然怎么会把月亮比作是“天空的一处漏洞”呢?他忍过风霜,熬过苦难,咽下了浸透生活的苦水,用双脚与汗水勘探出来的诗句,直击打工人心灵深处的疤痕。可以说,每一个在生活中匆忙奔波的人,都能在王计兵的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送外卖的日子里,王计兵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触发了他对芸芸众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共情。他看见的不只是个人的辛劳、辛酸,而是作为劳动者的自尊、自强,用笨拙的笔为来自最底层的打工人奋力呐喊:“赶时间的人,从一小时里/赶出六十一分钟/从争分夺秒里赶出一份温情”(《低处飞行》)。
生活阅历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外卖生涯促使他的诗歌风格和视角发生了很大转变,跳出了“苦难”与“小我”的狭隘圈子,扩大了诗歌创作的境界和格局。外卖诗人王计兵是幸运的,用生活的苦水酿出了诗歌的蜜汁。他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压垮,反而锤炼了他,成就了他,拯救了他。
读一读王计兵的诗集吧。读王计兵诗集,不只是抚慰与治愈,更有深层的共情和理解。可以说,每一个在生活中匆忙奔波的人,都能在王计兵的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些贴着生活、用心书写的诗歌,记录了疲于奔命的生活,沾满了真实生活的底色。诗中流露的真挚感情、乐观心态、顽强意志,以及挚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怀与追求,深深地感动着读者,激起了大家的共鸣共情,寄托过我们“诗与远方”的梦想,成为我们“眼前的苟且”的精神支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