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城
2025年06月13日

乐余的时光印记

扫二维码 遇见美好


□融媒记者 朱雨馨 文/摄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条老街,它承载着岁月的故事,历经风雨却愈发迷人,这便是乐余老街。

乐余老街是我市境内保存最完好、最具江南特色的民国建筑群。当你踏入这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看见往昔的繁华在青砖黛瓦间流淌。

长江滩涂上的商街传奇

1933年,在一片荒芜的新围滩涂上,乐余老街破土动工,开启了近百年的商街传奇。

当时的乐余,只是长江之畔的一片滩涂区,居住人口不足1万人,零星分布的小店难以撑起一片商业天地。富绅张渐陆独具慧眼,他望着滔滔江水,心中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此地虽贫瘠,却坐拥长江水运之便,若能建起一条街市,必定能成为南北货物集散的黄金之地。张渐陆四处奔走游说当地乡绅巨贾,众人被其打动,最终决定联合投资。他们耗费数十万担粮食,历时两年有余,建成了这条响彻百年的商贸街。

街市呈“T”字形,南北向的主街长380米,东西向的北街长150米,宽3.5米。路面用石块铺垫,条石镶边。街市拥有店面240余间,“小瓦屋面,廊檐相对,板门木柱”,一砖一瓦透着江南特有的温婉气质。街市先后设有花行、绸布、渔行、粮行、旅社和百货等商铺120余家。由于乐余周边是江南重要的产棉区,街市也成为了纺纱、织布等最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商客们南来北往,操着不同的方言讨价还价,商船的汽笛声带着“乐余”的名号传遍了大江南北,各类货品更是远销苏州、无锡、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岁月长河里的蜕变之路

20世纪40年代,战乱纷飞,老街依托着天然水道,“洋货”南来,粮食北运,在风雨中顽强生存。粮食和棉花,成为这条街的主角。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乐余镇区以老街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供销合作社、信用社、粮管所等相继建成,中学、工厂拔地而起……老街的辉煌悄然淡去,静静见证着乐余镇的快速发展。

风雨侵蚀下,老街建筑变得脆弱不堪,每逢江南雨季,雨水顺着瓦面滴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然而,乐余人对老街的深情从未消散。20世纪80年代末,商人们自发修缮房屋,陆续开张,逐渐形成了沙洲片有名的小商品市场,叫卖声再次回荡在街巷。

20世纪90年代起,乐余镇加快建设,老街迎来华丽蜕变。平坦的街道、拔地而起的四层商业楼,展现出崭新的风貌。从时髦的鞋帽到精致的钟表,从实用的电器到色彩斑斓的布匹,老街成为了周边居民购物的一方胜地。人潮涌动,吆喝声、讨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交响曲。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2007年,乐余老街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取名为“乐余民国商贸街”,老街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凝练在了这短短几字中。

2012至2013年,政府再一次对老街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秉持着“以旧修旧”的原则,精心呵护每一处建筑细节,按照民国时期的建筑工艺,对破损的房屋进行修复。新建的牌楼古朴典雅,题写的碑铭苍劲有力,一笔一句诉说着老街的前世今生。经过多次修缮,乐余老街保留下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建筑风貌,商业元素也在规划中延续。

老街旧巷中的时光印记

漫步如今的乐余老街,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往昔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走过古色古香的乐余桥,乐余老街的牌坊静谧伫立在街角,白墙灰瓦,满是江南小镇的韵味。

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匆忙的脚步,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宁静与自在。老街、老店、老手艺,共同编织成了一幅温馨而又充满韵味的画卷。炳章理发店、佰英钟表店……老街守护着这些乐余人耳熟能详的老店,老店又将无数人的回忆细心珍藏。

砖瓦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木柱上,印刻下许多乐余人童年时的嬉闹……老街,见证了无数乐余人的一生。直至今日,仍有许多乐余老人,抹不去在乐余老街逛一逛、淘淘货的习惯。在这条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街道上,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得以静下心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老街独特的魅力。

乐余老街,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宝库,更是城市喧嚣之外的心灵栖息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等待着更多人来聆听它的故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