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暨阳
2025年07月12日

蒲扇轻摇度长夏

□杨和生

“知了、知了”,庭外声声蝉鸣渲染了夏日的浓烈,人们还未及与“梅姑娘”说声再见,转眼已是盛夏时节。

年少时,最难熬的是夏天。在那个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的年代,只有一把蒲扇陪伴度过那炎热的夏天,蒲扇也就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我记忆中新买回的蒲扇,母亲会用碎布条缝一条包边,以免拍拍打打散边。蒲扇的手柄也用碎布条一匝匝包扎,这样用起来才不硌手。

由于蒲扇是人们度夏必不可少的伙伴,故而有“六月不借扇,借扇要过八月半”的俗语。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暑气蒸腾。大黄狗耷拉着耳朵趴在树荫下,伸出长长的舌头,张大嘴巴直喘气。大人们吃过午饭,择一处穿堂风口摆上板凳、竹榻,摇着蒲扇午休了。不怕暑热的小孩子们则哪里好玩就往哪里钻。

夕阳西下,告别最后一抹彩霞,黑夜像河水漫上来,悄无声息地包围整个天幕,一轮明月升起。开晚饭前,庄户人家纷纷把长条凳和桌子搬到屋外,在不远处的上风口点燃一堆麦秸,一缕缕烟雾就在周围弥漫开来,一团团“嗡嗡”作响、见人就咬的蚊子被驱散,也有一些“老油条”在脚下窜来窜去。这时,大人们摇动蒲扇,一边驱蚊降燥,一边吃饭。小孩子天性好动,不怕蚊子叮咬,吃完饭又找伙伴们去玩耍了。

白天的暑气尚未退去,庄稼人晚上洗完澡后就搬上凳子,摇曳着蒲扇聚在一起纳凉。男人们海阔天空,笑声不断,聊不尽趣闻逸事。女人们轻摇着蒲扇,还不时想着手中的活儿,纳鞋底、结花边,相互窃窃私语,家长里短,聊的尽是儿女情长。

小孩子们则喜欢聚到陈大爷家听故事。陈大爷口中的《山海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神话故事,随着蒲扇的摇动,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你们看,这月亮上有没有看到什么东西?”讲着讲着,陈大爷突然用手指着月亮问。孩子们抬头望向天空,见月影婆娑,星空万里,陈大爷又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孩子们个个伸长脖子,眼睛盯着陈大爷一眨不眨,被神话故事所深深吸引,直到陈大爷“且听下回分解”,这才意犹未尽离开。

夜渐渐深了,黑影幢幢,树底下、草丛中、菜园旁,总会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在飞。在黑夜里闪烁,它们是光明的使者,总是不经意间匆匆越过幼小的肩膀,飞进了视线。“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孩子们一边哼着儿歌,一边追逐。“快,用扇子拍!”不知哪个小孩子的提醒,小伙伴们纷纷举起手中的蒲扇,把捕获的萤火虫收集到玻璃瓶中,然后带着各自的“战利品”乘兴而归,沉入梦乡。年幼的孩子也在母亲蒲扇的摇曳下,躺在桌子上睡着了。夏夜像水漫过人们的心头,这时纳凉的人们手拿蒲扇,打着哈欠,轻手轻脚回屋,关门睡觉。

如今,盛夏依旧,“知了、知了”的蝉鸣声依然如故,室内的电风扇和空调带走了夏日的炎热。童年夏日的往事或许被时光的褶皱遮掩,但那摇曳在时光深处的蒲扇犹如夏夜星空下飞舞的萤火虫,从未在我心中远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