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新闻
2025年08月09日

全市已建成老年人助餐点57家——

​办好助老小食堂 民生“食事”更温暖

□融媒记者 李思伊

“天热了,要是有点降暑食品就好了。”“那明天给大家弄点绿豆汤!”在高新区(塘桥镇)花园村的老年人助餐点——“花满园”幸福餐厅,一本“有求必应”的意见簿成了花园村老人们舌尖上的“幸福密码”。

翻开“花满园”幸福餐厅门口的意见簿,自2022年开始,意见簿上就写下了前来就餐老人提出的种种反馈和建议,越往后翻,意见越少。“去年我也提了意见,反映烧菜酱油放得多了,我在意见簿上一写,很快就改了。”提到这本意见簿,村民陈卫芬不禁竖起大拇指,她说现在餐厅改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十分满意。

据花园村党委委员、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陈璞介绍,为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让他们吃得更加舒心、健康,这本意见簿自餐厅开办之初就设置了。“每个星期,我们都根据意见簿上老人提出的问题跟后厨沟通,第二天厨师就会进行整改,我们也会在整改后再去询问老人的反馈。”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钱玲妹也表示:“村里特意给我们准备了荞麦饭,菜的口味也更清淡了。”

据了解,花园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1620人,占全村人口的比例超30%。面对老龄化现状,花园村将“饭碗小事”升格为“民生大事”,对本村老年人就餐,在市政两级各补贴每人2元/餐的基础上,花园村再补贴每人2元/餐,目前已有超300位老人在“花满园”幸福餐厅用餐。同时,针对困难老人的就餐需求,花园村打造“银发餐桌+外卖配送”模式,提供免费又暖心的“送餐上门”服务。

要让这缕饭菜香飘得更远更久,关键要能惠当前,又利长远。“我们现在将这个助餐点进行对外开放,普通村民、外来商户都可以过来用餐。”陈璞说,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探索,助餐点的收益渠道得以拓宽,人气也越来越旺。

针对全市其他老年助餐点的可持续经营问题,市民政局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为助餐点运营注入多方合力。同时,考虑到老人的就餐体验,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实现精准结算和监管,采用市民卡数字化结算模式,支持“人脸识别+银行卡”一键支付,用更智慧的服务换来更高效的体验。此外,为拓展助餐点功能,许多助餐点摇身变成老人们的“幸福驿站”。南丰镇建农村“和芳居”睦邻点租用民房改造后,不仅是餐厅,更是健康咨询室、活动中心,日均服务超150人次,慈善资源还专门为高龄老人提供额外补贴,实现了“吃一顿饭,享多重福”。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人助餐点57家,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助餐功能全覆盖,累计助餐服务超100万人次,基本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助餐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助餐服务格局。”市民政局副局长汤伟刚表示,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大助餐点建设力度,特别是指导经开区(杨舍镇)实施“1+N+X”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助餐服务,实现助餐网络精准触及。同时,推动助餐服务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指导各助餐点根据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等差异化需求,提供低糖、低盐等个性化餐食,让幸福“食”光既暖胃更暖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