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8月13日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国际集群塑造“千亿绿链”

扫码看视频


□融媒记者张静芳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内鳞次栉比的生产装置上,陶氏、瓦克等国际化工巨头的厂区内机器轰鸣,一辆辆满载特种材料的货车正驶往全国各地……

这里孕育着一条支撑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工业血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从汽车轻量化部件到航天器耐高温涂层,从柔性电子基材到可降解包装材料,张家港的化工新材料正以隐形力量赋能多个关键领域,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龙头引领

国际巨头筑巢深耕

走进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110万平方米的厂区如同一个微型化工新材料的王国,10座专业化工厂有序分布,其中占比近三分之二的有机硅一体化生产装置格外醒目。“这片区域相当于15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陶氏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硅橡胶和压敏胶工厂厂长杜仁杰介绍。

作为全球化工巨头,陶氏在张家港的布局已走过27年历程。今年3月,总投资超亿元的有机硅扩建项目正式落成,这是其在张家港落地的第19个重大项目。“我们不只是简单扩大产能,更注重产业链协同。”杜仁杰指着生产流程图解释道,基地通过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上下游无缝衔接,副产品被就近转化为其他生产线的原料,为客户带来了“1+1大于2”的产品协同效率,也实现了本土化研发到本土化应用的全过程。“目前,我们也与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直接的合作,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开发我们的新产品。”杜仁杰如是说。

距离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两公里外的瓦克化学(张家港)有限公司,正上演着化工材料的“点石成金”魔术。在其生产车间内,经过提纯的硅石原料历经十多道工序,最终变成用于建筑密封的高性能胶黏剂、风电叶片的耐老化涂层、电子芯片的封装材料。“张家港基地是瓦克全球最重要的综合性生产基地之一,今年5月竣工的特种有机硅扩建项目,单笔投资创下基地历史纪录。”瓦克张家港基地总监李冬表示,得益于长三角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瓦克将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深度绑定。

“尤为重要的是,目前张家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芯片等新兴产业,这正是瓦克产品的应用领域。”李冬介绍,随着项目的陆续投产,瓦克能够进一步地增强高品质有机硅、特种有机硅生产商的实力,也将为张家港构建“4+4+N”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体系贡献更多瓦克力量。

国际巨头的持续加码,源于张家港已经构建了相当完整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仅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内就集聚化工产业世界500强企业24家、世界化工50强企业17家,50强投资企业19家。

这些企业构建起了一条覆盖基础化工原料、高端合成材料、功能性助剂到下游应用研发的全链条体系,不仅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闭环协同,更在关键环节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同时聚集了陶氏、瓦克、PPG等全球化工领军企业的生产基地,还培育出一批掌握核心配方的本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的近邻式布局,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特种涂料、泛半导体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也初见端倪。

链上协同

本土企业创新突围

来到位于凤凰镇的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见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向浑浊的污泥水中滴入几滴棕色药剂,原本黏稠的污泥迅速凝聚沉降,上层浮现出清澈的水体。“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机脱水剂,在太湖蓝藻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郭志宇拿起检测报告介绍,传统处理工艺需大量使用铁盐和石灰,而采用新型脱水剂后,不仅可完全替代铁盐,还可让石灰用量减少50%、污泥总量下降20%以上。

作为一家专注于水基工业材料的本土企业,富淼科技已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深耕十余年。今年4月,富淼科技融入永卓控股版图,开启了与钢铁产业的深度协同。“炼钢炼铁是耗水大户,每吨钢需消耗数吨水,水循环利用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勤带领团队开发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已在永钢、沙钢等企业投入使用,每年为企业节省水费超千万元。目前,富淼科技的水处理药剂已覆盖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尾水等多个领域,年处理污水规模超亿吨。

在张家港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版图中,本土企业与国际巨头形成了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陶氏、瓦克等国际企业主导上游基础材料生产,华昌、富淼科技等本土企业则深耕下游应用场景。通过“基础原料供应+下游应用开发”的紧密协同模式,我市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正是这种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生态,让张家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呈现出鲜明特点:既有国际化的企业集群作为支撑,又形成了高端化的产品结构;既践行绿色化的发展模式,更依托港口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实现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24年,张家港市化工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767.2亿元。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特种涂料、泛半导体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升级蓝图

绿色高端共筑千亿梦想

化工产业从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需跨越“达尔文死海”这一技术转化鸿沟,而中试正是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支撑。张家港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时,不仅仅将眼光局限于企业的发展,更瞄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与技术转化生态构建,通过搭建高水平中试平台、完善产学研用对接机制,为破解“达尔文死海”难题提供全链条支撑,推动产业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量产高效跃升。

在张家港保税区化工中试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正按施工计划,加快推进各项工序。项目经理王凯表示,目前主体建筑的工程进度已完成90%,预计将在8月下旬完成封顶。据悉,张家港保税区化工中试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作为全省首批先行先试的化工中试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建设中试研发与检测验证“双平台”,系统性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积极推动化工中试基地项目建设,正是张家港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的缩影。“目前,我们正按照‘主攻功能性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品’的思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市工信局副局长徐目圣表示,市工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会同张家港保税区等重点板块,主攻功能性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品两大主要方向,发挥好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主承载区的作用,抓好现有企业服务和新增长点项目落地,建好运营好张家港保税区化工中试基地,积极推动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老旧装置更新,3年内把化工新材料打造成为全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

从国际巨头的持续深耕到本土企业的创新突围,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到绿色化的转型实践,张家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正以蓬勃的活力,书写着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条流淌在制造业深处的“工业血脉”,正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