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暨阳
2025年08月19日

烽火铸歌传精神

——读《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

□许国华

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读《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重温那些激励奋进的高亢旋律,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奋进力量。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唱出救亡图存的最强音,奏响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该歌曲集精选的100首经典作品,宛如民族危亡时刻的一座音乐丰碑,构筑了抗日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谱系。开篇第一首《抗敌歌》作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是第一批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也是第一首以合唱形式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抗敌歌》以雄浑的和声、激昂的旋律,鼓舞了无数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救国。

国土沦陷,山河破碎,一首首抗战歌曲应运而生,将满腔的悲愤与救亡的决心融入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之中。《旗正飘飘》《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歌曲广为传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醒,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

以音符为武器,在铮铮铁骨战强敌的抗战中,创作者们谱写了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的雄壮史诗。

从李兆麟等人创作的《露营之歌》到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雄壮的音乐激荡在黑龙江畔、兴安岭上,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豪迈气概。“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生活,“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的艰苦抗战,是东北抗联将士14年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保卫卢沟桥》《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响彻云天,中国军民唱着“慷慨悲歌奔战场”(《八路军军歌》),汇成一道抗日的洪流。卢沟桥上,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誓言“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保卫卢沟桥》),揭开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抱定必死决心,孤军浴血守四行,用生命践行“中国不会亡”(《歌八百壮士》)的不屈宣言。从中国政府“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的正面战场,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八路军军歌》)开辟的敌后战场……哪里有嘹亮的抗日歌声,哪里就有英勇的抗日军民。这些英勇的中国军民不畏强暴、无惧艰险,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凭歌谣连血脉,在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洪流中,激荡起中华民族齐奋起、众志成城卫家邦的磅礴和声。“国难当头,不分党派齐奋斗;暴日欺凌,男女老少齐抵抗”(《中华民族不会亡》),“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救亡进行曲》)。一首首诞生于战火纷飞中的歌曲,成为抗日烽火中的冲锋号角和精神旗帜,激励着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挺起钢铁般的民族脊梁。

从《松花江上》的血泪控诉到《打回老家去》的铁血誓言,从《大刀进行曲》的英勇杀敌到《游击队歌》的敌后抗击,从《毕业上前线》的莘莘学子到《开荒》支援前线的父老乡亲……在精选的100首抗战歌曲中,我们看到了前线将士与后方民众共同谱写的雄壮史诗,听到了各种政治力量合力形成的磅礴和声,映射出一幅文化抗战的壮阔图景。

歌声激荡八十载,砥砺前行启新程。今日之中国,已如先辈们所愿!远离了战火硝烟的岁月,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历史。重温那些动人心弦的旋律,仿佛穿越烽火,跨越时代,久久在耳畔回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